最好的我们——其实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壹:1997-1998年       相遇又离别

那一年,他和她都还是懵懂的少年,正值花季雨季的年龄。

那一年,他们相识在高中的复读班。

开学一个月时间里,或许是缘分未到,或许是因为当时复读班的学生数实在太多,总之,在开学的第一个月里,他们似乎谁也没有注意到谁。

直到那一天,一切注定要变得不同。

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下午活动时间,绝大多数同学都已离开教室,有的去加餐,有的去运动,有的回宿舍休息,还有的会去别的班找老同学聊天。这个时间通常也是打扫卫生的时间,那一天刚好她做值日。

高中的座位通常都不会太宽敞,复读班就更拥挤了,似乎有点像波音777客机的经济舱,左右两侧各有一组两人座,中间一横排会有六个连着的座位,所以清扫起来会比较吃力。当她正枯燥而吃力地“刷刷刷”时,脚下一层厚厚的瓜子皮让她不由地嘟囔一句:谁呀这是…讨厌死了。

她原本以为教室里不再有别人了,可就在这时,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好听的男孩子的声音:“这里一定住了一只小老鼠!”回头时便看到一个瘦瘦高高带着斯文眼镜却满脸充满着阳光的男生(用现在的流行词,那应该叫暖男),正冲她笑呢。于是她也害羞地笑了笑,但不知道怎么接话茬。

等他离开教室之后,她才意识到自己在脸红心跳。而且她觉得,他说话怎么那么有意思哦,声音也好好听哦!(请理解一个17岁少女的花痴行为)

就这样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瞬间,却注定了他们日后12年的等候,可12年的等候又能换来那一辈子的相守吗?一切只等命运的安排。

从那一天起,她开始留意那个充满阳光的大男孩儿,他坐在她座位正后方N排的位子,居然还是她当时的闺蜜的同桌,于是这个闺蜜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他们俩的红娘。

有了这个闺蜜的连接,他们的接触借口和机会也就多了起来。她开始有意无意地在课间时间去找闺蜜聊天,当然要坐在他的座位上,心思却完全不在聊天的内容上。一旦他回来,她佯装要走,他急忙喊“坐坐坐”,然后顺势坐在她的身后,然后连同旁边几位同学便会有意无意地说上几句玩笑话。

他们开始了越来越多的接触,越来越多的相互关注,他会主动让同桌约她去后面座位上自习,也会主动把当时的个人贵重物品(walkman,当时引领时代潮流的随身听)借给她,还附赠磁带数盘,当时她有些猜不透他的意图(其实现在看来,这种小孩子的示好行为,简直再明显不过了)。

当时她在日记中留下了这样的文字:

最近,一个充满阳光的男孩儿闯入了我的视线甚至我的心里,他叫***(第一次写下他的名字竟然三个字全错),他说话特别有意思,语气语调动作都让我想笑,他跟我之前接触的男同学都不太一样,看到他我就会很开心……

以后我们之间还会发生更多的故事吗?他会成为我生命中一个重要的人吗?”

这篇日记的旁边,有她若干年后又补充的一句话:答案就是Yes!Yes!Yes!

(这能算做女人神奇的第六感吗?)

如日记中所写,他最吸引她的地方,除了阳光的外表,就是风趣的谈吐,听他说话她总是乐个不停。她一直很好奇,别的女生是不是听他说话会有同样的反应,还是因为她们的脑电波起了某种化学反应才会这样的。

总归, 在那样一段“黑暗”且到处压力重重的高考岁月里,那样一段朦胧得无法触碰也无法定义的微妙感觉,成了照亮他们彼此生活的烛火,他们在学习之余彼此享受着这份小开心、小牵挂和小幸福。

“瓜子皮”事件之后大概一个月,他们就沉浸在这样的“朦胧”中。但世上就没有永远一尘不变的关系,既然互有好感,受青春期荷尔蒙的驱使,总会有一方要主动一些,而且这个人通常是男生。

一个周末,他让同桌传给她一张小纸条:“周日下午教室等我。”(当时还没有手机,家庭用的固话还是奢侈品,IC卡电话机才刚开始普及,现在想来传纸条是多么原始却有趣而浪漫的方式啊。)

她现在都能记起当时的激动心情,小心脏扑通扑通跳个不停,脸上是火辣辣的灼热,思绪飘到了九霄云外,身边的世界仿若与我无关。那段时间里,她会常常处于这样的幸福幻境中。

周日的下午在她满心的期待中终于到了,她早早洗干净了头发,换上干净整洁的衣服,坐在教室里佯装学习,却是一个字都没看进去。就这样从三点等到了五点,不见他的踪影,心里开始生气,开始各种猜测,开始怨自己想太多了,干嘛要那样在乎他,也许他就是开玩笑的我却如此当真。

当时的她还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纯真少女,太多的猜测只藏在心底,“爱”是不会轻易说出口的。

那个年代的高中恋情也基本都停留在精神层面,那时候的恋人之间连拉手都是在明确交往很长时间之后才会挑战的事情,接吻更是高难动作,女孩甚至一方面本能地好奇,一方面又会认为自己在做不好的事情,事后会很内疚(从她当时的日记里可以看出来,小心脏整天处在纠结与矛盾中,一方面出自本心地喜欢、好奇、冲动,一方面又不停地用理智提醒自己,我不该在高三这样特殊的时期谈恋爱,更不该“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不像现在的校园爱情,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而且过早地跨越了太多的事情,反倒错过了那种青涩单纯的美好。七零后的一代还是在传统思想教育下长大的,心里存在着很多的禁忌与不应该,虽然青春懵懂,但也抵挡不住情窦初开、爱情萌芽时刻的那份巨大引力和强烈诱惑。不得不感慨时代变迁的巨大,紧紧十几年时间,我们的校园恋情可以开放到如此的程度,甚至时不时会有比成人更大尺度的情节上演。也许跟现在的孩子们的成长环境比较宽松有关吧。

还是转回到那个相约的下午,她等到饭点儿还没见他人影儿,想着被放鸽子了,气鼓鼓地独自一人去吃了个草草的晚饭,然后重新回到教室,下决心不再想他,然后开始认真做起了英语试题。华灯初上时,她点起一根蜡烛(当时教室到点了统一通电,深秋了送电前要看书的话通常需要自己点蜡烛)。

刚要专心学习,眼角余光扫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笑眯眯地来到她身边,说一句“怎么不等我啊”然后以非常敏捷的动作从她身后很窄的缝隙窜进了她同桌的那个座位坐下了,后来回想起来她都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那么窄的座位瘦小的女生进出都是要地动山摇一番的。

她又开始脸红心跳了,每次和他说话,她的心脏都会失去控制。

简单聊了几句之后,等待的误会消除了,原来是通讯工具过于不发达,导致约会没有具体时间,这个“下午”的概念理解出现了偏差,于是……

她的心里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然后,俩人各捧一本书,有一搭没一搭地继续聊着,但心思显然都不在书本上(教室恋情,向来需要书本的掩护)。他讲了许多他小时候发生的趣事。不管他说什么话,她就是觉得好玩儿好笑,于是不停地低头捂着嘴笑。她不怎么敢看他。

她的座位在门口第三排,“闺蜜”走进教室刚好看到了她捂嘴笑的场景,满脸坏笑地从他俩身边走过,却什么也没说。

再后来聊了些什么她已不记得了,但是这样一个温暖的场景却深深地刻在了她的记忆里。这是他们的第一次单独聊天,而且离得那么近。到灯光突然大亮,他需要回自己的座位开始自习的时候,才发现他拿着的英语书居然是倒着的。

此后,虽然没有说过喜欢甚至爱之类的话,但他们的心似乎被紧紧牵到了一起,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彼此会意。

课间,他常常会让同桌捎过来一张纸条。有时候是问她“你头上的那种小发卡到底有多少个?”原来,他每天都遥望着她的后脑勺,观察她更换了什么样式的发卡,数着卡子的数量。有时候是传来一首像是自编的奇怪诗句让她补全。诗句大概是四句,每句缺掉一个字,补齐了就是他想说的话。她想了好几天都没有对上,后来她才知道答案是:我很爱你!

那个年代,就是这样含蓄的爱意表达,却比今天那些太过直白的表达让人暖更久更久。

由于她的座位在过道边儿上,他每次进出教室都要经过她的身边。他推门进教室的一瞬间,俩人总会含情脉脉地相视一笑,有时候经过她身边他也会不经意地轻拍一下她的肩膀,她会顿时融化在那股暖流里,低着头自顾自地笑上一会儿。

她们没有意识到,这一幕美好的风景被细心敏感的她当时的同桌捕捉到了。有一天,当她依然沉浸在相视一笑之后的幸福中出神时,同桌轻轻碰了一下她的胳膊肘,然后递过来一张小纸条:你们俩的笑容那么美,就像一道风景,让我都看呆了!祝你们幸福!(传纸条是那个时代特有的沟通方式,环保、浪漫,便于珍藏)

那个冬天,她每天都早早坐进教室,只为等到他推门那一瞬间的幸福。

她在日记里记录了越来越多关于他的内容,分析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分析自己的心思,更多的是对他的思念。

高中时代,虽然每天有十几个小时共处一个教室,但能真正沟通的时间却寥寥无几,更多的是偶尔的眼神交汇或遥远的关注。他坐在后面,可以在任何时间随意关注到她的一举一动,而她坐在前排,只能在自习时间一次次打着跟后桌聊天的名义,醉温之意不在酒,远远地“偷窥”他几眼,有时候与他的眼神不期而遇时,莞尔一笑,心里却像吃了蜜一般甜甜的。

他很爱干净,白衬衣总是雪白如新。她每次回头,一眼便能看到那一抹闪光的“白”。她喜欢爱干净的男生。他不在座位时,她在他的座位能闻到他留下的皮夹克混着淡淡烟草味道,会让她特别安心。

她住校,他不住校。一次周末晚上自由自习的时候,他们第一次偷偷溜出校园,去大街上一起走走,在远离校园的街道他自然地牵起了她的手。她顿时感觉一股暖流传遍全身,大脑停止思考,任他牵着走到任何地方。

在夜深人静的街角,他拉她停在了一处背光的黑暗区域,一句老套的玩笑“看你额头上有什么?”在她愣神儿的时候他低头吻了她。那是一个蓄谋而唐突、又令他们心跳紊乱的吻。他的唇离开了她,她还紧张得不敢睁开眼睛。

她以为他至少要说点什么,可他没有。她微微睁开眼睛,依稀看到他帅气的面庞与微黄的路灯光融为一体,竟分辩不出来。她的鼻翼飘过淡淡绿箭口香糖的味道。那是他的味道。

那是他也是她的初吻。

事后半分钟,他总能找到玩笑话化解那一刻的尴尬。

那时候,他常常故意“欺负”她:拿着零食说“啊…张嘴”,她羞涩地张嘴接着,他却扔进了自己的嘴里,然后一脸坏笑,她用小手捶他;拥抱的时候,看着地上俩人的影子,他会突然撒手做无辜状,影子里看到的是她死命抱他而他在躲避,他依然坏笑不止,她轻轻推他说着“讨厌”。

他的口袋就像魔法袋,只要她需要,随时随地可以给她变出各种好吃的好玩儿的东西,比如德芙巧克力、绿箭口香糖、麦丽素、饼干、怪味儿花生豆之类,巧克力也会有各种口味的,白的黑的果仁的,她一直好奇他的衣服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到底有多少个口袋,能装下那么多东西。天冷的时候他会把她的小手装进他的大口袋里,暖暖的。

他带她下馆子(那个年代还不太流行高中学生下馆子的),她跟着他学会了吃水煮肉片、鱼香肉丝。那是她第一次接触到辣的菜,每次都吃的鼻涕眼泪一大把,而他只在旁边边吃边笑。之后数年,每每在饭桌上吃到这些菜总会想起他,暖暖的。

他带她去录像厅、旱冰场体验生活,这些都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产物,她是乖乖女,从未去过,但也难掩心中的好奇,他带她去过之后,警告她:“以后没有我不准来这种地方啊!这地方很危险的!记住没?!”他的口气就像在叮嘱三岁的孩子,她乖乖点头。

他骑自行车载她,她坐在后面,俩手总是放在他的大口袋里取暖。

他带着她去见他当时的好哥们儿,大哥喝酒后握着他的手说“兄弟,好姑娘,要好好珍惜!”他满脸幸福地握紧她的手。

元旦,他妈妈出远门不在家,她第一次帮他洗了袜子,他竟然穿了十几天没再洗,她以为是他懒,他其实是舍不得她留在袜子上的特殊味道。

她那时候爱写日记,任何的情感、情绪、烦恼、快乐都写在日记里,特别是有了他之后,她的感情变得异常丰富,因此内容也写得越来越多,几乎成了他的专版。有一次她把从他们认识开始的日记本拿给他看了,他居然看了一晚上,而且是又哭又笑。还她日记本的时候,他说:“以后写下的东西都要让我看。”

在他身边,她总能闻到一股股淡淡的烟草味道,还有绿箭口香糖的味道。那样的味道在N多年之后都深深留在他的脑海里。

后来她生病了。他们当时的教室在二楼,女生宿舍则在一楼,而且据他观察,他的座位正下方刚刚好是她的床。所以当她生病躺在宿舍时,他常常用板凳“咯吱咯吱”的声音来问候她。听到这种咯吱声儿,她总会微微一笑,病似乎也能好转了一点。

他来宿舍探望送药,确切地是在窗户外,因为当时的学校规定女生宿舍男生是不能进入的。她感冒严重要回家休息几天,他送她,恋恋不舍。她不在的几天里,他心里总是空落落的,常常借故不去学校在家复习。

分开的几天他们没有任何联系,因为当时的固话通常是由家长接听的,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偷偷通话。她康复返校,见到她那一刻,他说今天的空气真好,教室的灯光怎么也格外明亮呢,原来是教室里多了一个人啊。她竟然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但是,那时候的她也太过清纯,也因为青春期及恋爱中的敏感,常常胡思乱想。她无法理解男生对爱的理解和表达与女生会有什么不同。他的这些搞怪和恶作剧,她曾经误解为他不够爱她,不在乎她,不像别人的男友那样总顺着她粘着她百般呵护她,总感觉那是在欺负她,有时候还会“凶”她。后来看了那么多韩剧才明白,原来也有一种人是用“欺负”和“呵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和在乎的哦!

他们就这样在彼此满满的爱意中度过了整个冬天。

那一年,他们刚好18岁,一段如诗般美好的年华!

春节假期,她偷偷瞒过家人去给他过生日。她走出车站那一瞬间,他“惊”了一下:一件比她大十几岁的姐姐的狗皮大衣穿在一个高中生的身上,手里拎着一个大盒的生日蛋糕,那种场景现在的她想起来也是如此好笑,但那是她在当时费尽心思挑选的,只为见他。这个场景成了他们多年后开玩笑的话题。

新一学期开学后,高考逼近,学习任务更加紧张,他们的沟通越来越少。她心底里对自己对家人对老师的那种愧疚感也越来越浓,她总是在爱情的诱惑与学业的专注中徘徊纠结。

她的成绩不错,他差得比较多,如此,他们对报考志愿的考虑便有了更大的差距。确切地说,她在信心满满憧憬着自己的厦门大学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过他该如何。

她一方面对他爱着思念着牵肠挂肚着,可另一方面又有着自己的雄心壮志,所以,对他们俩的未来她没有考虑太多(当时同班的恋人大多都在考虑相互迁就着报考同一所大学)。如此,他的朋友开始嘲笑他,说她根本不在乎他,根本没想跟他有未来云云。

如此种种,他们之间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误会。

渐渐地,他来学校的时间越来越少,俩人彼此远远地关注和思念着,但见面沟通的机会寥寥无几,偶尔相约出去走走,却有些话不知道从何说起,只好回避。

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在误会和思念中迎来了高考。

高考前一天,她很想见见他,她想他总会来学校看考场什么的吧,她坐在进校园必经的阶梯教室门口等他,那天下着大雨,她就坐在门厅前手捧英语书却只字未看,直愣愣地等了他一整个下午,越等越失望,眼泪不知不觉从脸颊滑落。那天的雨在她的眼里分外地凄凉。但他始终没有出现。她也没有勇气和胆量给他打一个电话,其实即便打了,她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那一天的情景,深深刻在了她的记忆里。

小心翼翼地爱一个人的时光里,你是失去了自己的。因为你的悲喜全部来自于他。他的嬉笑是你的庆典,他的怒骂是你的阴天。他的举手投足、微笑叹息都成为你脑海里一阵一阵放映的胶片。

起头的明明是他,可后来总是牵肠挂肚、魂牵梦萦的怎么就成了她呢?她会为了他一个温和的笑意而高兴半天,又会为了他和别的女生过分亲密的举动而难过好久。

可是他就像没事儿人一样,从他的眼前消失。

三天高考很快结束,家人来接她离校,然后是漫长的无止境的暑假,她每天在百无聊赖中度过。

至此,他们便断了联系。几个月后她上了一所省内不太理想的大学,开始了她的新生活。后来他也上了省内一所医学院。

几年里,彼此的生活再无连接。但是她看到别的男生都不由地会想起他,梦里也会常常回到那个高中的教室,曾经的一幕幕温暖的相视一笑时常慰藉着她思念的心。

原来,他已经深深地住进了她的心底。但是,她不知道他会不会记得她,会不会和她一样怀念着初恋的那种味道。

 

贰:5年后(2002年)再遇再别

本科毕业,她考上了北京一所大学的研究生。

毕业前期,偶然的机会她得到了他一个新的联系方式,然后用教学楼楼道里一部黄色的IC卡电话机拨通了他的电话,拨号时,她心跳加速,浑身都有些微微的颤抖。

电话接通的那一刻,她只轻轻地说一句:“喂,是我!”他就听出来了,急切地问:“你怎么知道我电话的啊?”声音里带着惊喜。

他们都迫不及待地了解着对方的近况。交谈中的感觉犹如几年前第一次单独聊天一般地熟悉温暖亲近,毫无陌生感。

最后他们约定了几天后见面。

见面前的几天,她急迫的恨不得时间马上过去好赶快飞到他的面前,看看那个几年来都让她魂牵梦萦的大男孩儿如今长大的样子。

可是真的见面了,她又希望时间能够就此停止,不再前行。

见面那天,她在他的大学门口等他。他出现在她面前的那一瞬间,就是那样的温暖亲切,无需什么串场的旁白,仿若昨日还曾见过。他轻轻地牵起她的手,她说话开始语无伦次,有点小女孩儿撒娇的味道。

那两天,他带她去逛当地的公园和步行街,带她去吃各种好吃的,他们一起在他的校外宿舍聊天、吃零食、看电影(那次看的是《蜘蛛侠》,那种电影她本来是看不太懂的,但是有了他在旁边有趣的讲解,她看得饶有兴致,记忆犹新)。

那一次见面,他们没有太过亲昵的举动。只是在她熟睡的时候,他轻轻吻了她的额头。她无法理解他为什么对自己既热情温暖又刻意保持着距离。

临别前,他却对他说:“我已经有女朋友了,你别再想我了,去了北京好好读书!”她顿时落寞下去,不再说话!

几年之后,她终于明白,他其实是在骗他,因为觉得没有了在一起的可能,所以想让她安心,过得更好。他也许不想扯住她高飞的那根风筝线。

之后的日子,手机开始普及,他们保持着短信的往来,有时候会发一些温暖的话,但绝不越界。

 

叁:又2年后(2004年)三遇三别

她在读研二。他即将毕业,开始在一家医院实习。

偶尔参加同学聚会,酒过三巡之后,她心血来潮拨通了他的电话(平常她都是没有勇气拨电话的),她说她想他了(真的是喝多了),他说他也想她(他那天大概也是喝多了吧,平常他是断然不会说这种话的哦),并热情地邀她去探望他,她欣然接受。放下电话,她就被当时聚会的几个同学嘲笑了一番,他们都打趣她,说从未听过她那样讲电话的声音,极尽温柔和甜蜜,让他们鸡皮疙瘩落了一地。

第二天她便去了他读书的小城。

还是他两年前送她走的那个车站,他来接她。

见面的瞬间,依然是那种熟悉的感觉,仿佛昨天还曾见过。

那次见面,他们都没有再提他那个所谓的女朋友。(她似乎再次印证了那个所谓女友的不存在。)

那时候的他们都即将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已经长大了,变得成熟冷静了不少。

那一次,他们心照不宣地再一次激烈地拥抱亲吻,似乎要把对方深深地刻在心里,然后微笑着说再见。他们都很清醒地看清了未来在一起的不可能,他们想用最后的拥抱来为他们的初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之后他们将了无遗憾地各自开启新的人生。

 

肆:之后的5年里长久的等待

依然保持着短信的往来,但是电话几乎没打过,更没有再见过面。短信的语言也仅限于节日问候,或者偶尔的关心,绝不越雷池半步。

虽然彼此默契地选择了与青春的告别,但是谁又能管住自己的心呢?

他们时而刻制内心,时而又忍不住联络,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勾搭着。但是喜欢的感觉,是真的。

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感觉呢?不仅仅是看他发的每一条短信都像做阅读理解,你等他回信时的那种心神不宁,即便佯装着看天看地看窗外风景天空的云,其实眼睛从未离开过手机的屏幕。你听到短信提示音便迫不及待地打开看,发现只是10086时的失落。

发短信时你假装无意,等回复时你无限焦虑。

当她从他的短信里解读出爱意和关怀时,她会开心好几天;当她从文字里感觉不出他的温度时,她也会下决心忘记他,重新开始新生活。她一次次把他从自己的手机、QQ联系人中删除,又一次次地重新保存为重要联系人。那个号码已经深深刻在了她的脑海里,怎么都丢不掉。(后来才知道,原来很多女生恋爱时都干过这种无聊的事情哦!这个做法多年后被他知道了,狠狠滴鄙夷嘲笑一番)

她总忍不住想方设法打探他的消息,当时流行人人网,她搜索他相关的班级找寻他的信息;同学聚会,她留意着谁提到他的信息;无奈,他们俩共同的同学实在太少了,加之他们都是不爱广交朋友不爱参加各种聚会的人,所以,常常毫无收获。

但是很神奇,她丢过手机,换过号码,他也是,但是兜兜转转,总是没有断了联系。

那些年,每每跟亲近的人提起他和她们之间的故事,她陷入回忆时眼角总闪着明媚流转的光。

那些年里,她对可能发展恋情的男士总是百般挑剔,她扬言,找男朋友只要感觉,不看条件。挑来挑去,拖来拖去,她终于熬成了别人眼中的大龄女青年。家人很着急,她也试图努力脱单,她开始接受各种相亲,期间也出现过几个对她很不错的男同学,但她总是因感觉不对而不给对方什么回应,最后不了了之。

她仍然没有放弃对那种所谓感觉的寻找。

那个年代流行一种说法: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后面笑。她也曾偷偷不现实地想过,假如是他,就是跟着他挤公交地铁,她也是愿意的幸福的吧。

学生时代的爱情,真的是单纯至极,只需用心去爱,不问过去,不谈未来

有一天,她终于明白,她寻找的那种感觉,就是和他在一起时那种“第一次见面就像在哪里见过”,坐在对面吃饭,抬头看到对方便会会心地微笑,那张脸总是百看不厌。说到底,她始终寻找或者等待着的那个人,也许只能是他。

那些年,她一直在不同的环境下找寻着他的代替品。本科及研究生的校园里,工作之后的公司里,大街上,人群中,她不停地发掘着像他的身影。这个举动潜藏在她的潜意识里很多年她才意识到。

一次换了新工作,新的总监给她打电话的一刹那,她愣神了,那个声音像极了他,让她有些浮想联翩。

她无数次地在梦里与他重逢,正美着呢突然醒来,一切都是梦境,她陷入深深地失望中。

她不知道是因为她爱他太深,还是因为初恋的味道太浓,让她永生难忘。

她无法走出他留给她的那些点滴记忆。

她知道,世间最勉强不了的便是人心。

 

伍:12年后(2009年)久别重逢

兜兜转转百转千回,他们的缘分迎来了新的序曲。

元旦的早晨,她拿起手机随手给他发了一条问候短信,几分钟之后收到了他的回复:“我还在上班,过几天去北京。”她瞬间激动起来,忙回复“来北京什么事?要紧吗?有空的话我们见个面吧?”他回复:“好!”

后来的沟通中了解到,他妈妈生病了来北京做检查,再后来得知有惊无险,做了小手术,一切顺利。(这其实又是老天爷一个特意的安排。

大雪过后的周末,她用很烂的技术摇摇晃晃把车开进了中日友好医院的停车场,捧着一个大花篮和一筐水果走进了住院大楼。电梯间却挤满了人,拿着东西她根本无法挤进去,只好站在旁边的空地等人少点了再说。

就在她低头看了下手机抬头的瞬间,一个浑身闪着金光的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她的眼前,他也瞬间穿过拥挤的人群一眼看到了她,依然是暖暖的相视一笑,仿佛从未分开过。

数次分别,数次再见,他们的感觉似乎从未曾变过,那些分别的日子似乎只是为了再见那一瞬间的更加急迫和亲昵。

他的发型变了,变短了,显得更加阳光干净。他变结实了不少,甚至连手指都变粗了,肩膀上有了肌肉,胸部的一条条肋骨也看不见了。他已经在她看不见的时候悄然成熟了,从大男孩儿变成了一个大男人。

他走过来,微笑着情不自禁地摸了摸她的小脸,拎起了东西,然后护着她的肩走进了电梯,几句交谈之后俩人已经了解了彼此的现状:彼此单身,彼此挂念。

在病房里跟他妈妈、姐姐们聊天的时候,她很随意地说起了自己在北京呆着太累了,想回老家发展。她和他的家人是第一次见面,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竟然那么亲切、放松,聊得很是开心。

之后他和她一起出去吃午饭,一起去逛商场给妈妈和姐姐选衣服,给住院期间照顾不少的亲戚选礼物,无论沟通什么总是分外地顺畅和默契,毫无隔阂。他还去看了她租住的房间,狭小拥挤。之后又一起去逛宜家吃晚饭。第二天依然是周末,他们依然在一起呆了很久,时间紧任务重,他们边办事边聊天。第三天是周一,她开始上班。他在医院照顾母亲。三天后,母亲出院他们回了老家。后来几天他们没再见面,只靠电话短信联系着,却掌握着对方随时随地在做的事。

就在这样短时间的沟通里,他们巧妙地达成了共识:郎有情来妾有意,俩人准备重新在一起,目的当然是结婚。他们一起规划她回老家工作的事情,一起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周一一大早,她激动地拨通了姐姐的电话(姐姐是知道他们之间的早恋故事的),她用激动的声音刚说了个开头,姐姐心有灵犀地早已猜出了那个人是谁。姐姐说:“前几天我还做梦梦到你们俩又在一起了呢!居然这么灵!”

那段时间,她每天都激动得不得了,俩人的电话短信也是甜蜜火热的一塌糊涂。她常常会在梦里笑醒,随时随地想起他都会禁不住笑出声儿来,仿入无人之境。

她还是会做那样重逢的梦,醒来时候仔细想想,发现是真的重逢了,那种美美的赶脚,她太享受了!

她跟关心她的好友分享着她的故事和幸福,曾经热心为她张罗过相亲事宜的朋友们都为她高兴不已,在她声行并茂的叙述中,有的甚至激动得掉泪。

已是大龄晚婚年龄的他们,重逢后的爱情比18岁时急迫许多也炙热许多!他们都想紧紧地抓住这老天赐予的机缘和幸福,世界末日也绝不撒手!

只是,热情归热情,现实的问题总是要面对的,她回老家了做什么工作?两地生活可行不可行?她从北京回到小地方能不能适应?他们一时的热情会不会是错的?分开这么多年彼此又真的了解多少?热情过后会不会暴露出更多的矛盾?

渐渐地她开始犹豫了,虽然对他的爱是毫不动摇的。但是那么多现实的问题到底要怎么解决?

就这样犹豫着过去了一整年,其中也考虑过各种方案,又慢慢推翻,寻找更好更可行地办法。

期间,他们常常见面,有时候是她休假回去,有时候是他来北京看她。就如同大多数热恋中的人们一样,他们享受着那种和谐美好、心跳加速、荷尔蒙分泌旺盛的二人世界,他们一起去各种新奇的地方玩儿,吃各种美食。

他们在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切的接触中,更深入地走进了彼此的家庭,彼此的生活环境。可喜的是,他们越相处,越发现了彼此的合拍,没有出现其他人预言的十几年不见面必然产生的那种隔阂与差距。

她惊喜地发现,他很重视家庭,细心勤快,有品位,且“无所不知”,他爱做也很会做家务,甚至连缝缝补补的事情都能做的有模有样。意外收获的一点是,他居然还做得一手好菜,什么油焖大虾、麻辣香锅、大盘鸡之类大菜都不在话下。就冲这些,纵有客观上的千难万难,她也不能把这样一枚“金子”拱手让给别的女人。

但是,她的犹豫也许还有点别的原因,比如她不确定他对她的爱的程度有多深。

他一定也是感觉到了她的犹豫,只是他从来没说过催促她早点回去的话,他只是在等待她的决定,等待那个万事俱备的时刻。

直到有一次,他和朋友喝了不少酒,回家之后给她打电话,说:“想不想我啊?我很想你!早点回来吧亲!我想和你永远在一起!我们一起开心地过日子!我们一定会幸福的!”就是他这些醉话,却坚定了她回归的勇气和信念。

也许,她的犹豫真正在等着的就是他的在乎,然而他也许出于男人的思考逻辑而迟迟没有直接表达过。男人和女人也许真的是来自不同的星球。

心意坚定了了,仿佛一切客观困难也就妥协了,她的工作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陆:2010年永远在一起

他们结婚的时候,有些旧时共同的同学应他的邀请来参加婚礼,他只知道他要结婚却不知道新娘是谁。当他在办喜酒的酒店门前的喜庆拱门上看到她的名字时尽然感动得现场泪奔,“有情人终成眷属”,十几年前,他见证过他们青涩的爱情,十几年后,他再次见证他们的圆满结局,他真心替他们感到高兴!

结婚请客时,他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和她说起:“你回来了,真好!你不知道**那一年里跟我说了你多少回,等得你多辛苦啊!不容易呀!”她心里一紧,他是真的在乎她啊,只是出于不同的考虑而不愿在她的面前流露罢了。

故事的结局是:他们从此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现在想想当时的我们怎么可以如此的单纯。

人们都说,越是在最紧张最灰暗的时光比如高三,越是涌现出更多的按耐不住的情感和冲动,那就是我们蠢蠢欲动的青春,那就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是一股抑制不住的反作用力。

我们现在结婚四年,有了一个刚满3岁的如网红小姑娘木朵一般可爱的女儿,快乐幸福地生活在一个小镇。婚后我们相濡以沫,互相尊重,彼此珍惜,常常为了那12年的等待而异常庆幸。

我们的故事常常被朋友们四处传颂。

原来,命运就是这样的神奇,当时的我们不会知道,20年前那一天看似偶然的相遇,却注定了之后十几年的等待和一辈子的相守。

目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进入了一个瓶颈期,遇到了很大很大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一家三口并肩作战,一切都不是问题。

喜欢()
热门搜索
兔子酱
站长
Top https://gentleweight.com/best-weighted-blanket-reviews/